天天书屋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章 道家第三阶段 庄子2(第1页)

有限的观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一个人怎样变成这样的至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庄子》的第二篇《齐物论》。在《逍遥游》里,庄子讨论了两个层次的幸福;在《齐物论》里,他讨论了两个层次的知识。我们的分析,且从第一个层次即较低的层次开始。在本书讲名家的一章里,我们说过,惠施和庄子有某些相似。在《齐物论》中庄子讨论的较低层次的知识,正与惠施“十事”中的知识相似。

《齐物论》的开始是描写风。风吹起来,有种种不同声音,各有特点。《齐物论》把这些声音称为“地籁”。此外还有些声音名为“人籁”。地籁与人籁合为“天籁”。

人籁由人类社会所说的“言”构成。人籁与由风吹成的“地籁”不同,它的“言”由人说出的时候,就代表人类的思想。它们表示肯定与否定,表示每个个人从他自己特殊的有限的观点所形成的意见。既然有限,这些意见都必然是片面的。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意见都是根据有限的观点,总是以他们自己的意见为是,以别人的意见为非。“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人们若这样各按自己的片面观点辩论,既无法得出最后的结论,也无法决定哪一面真是真非。《齐物论》说:“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这就是说:假使我跟你辩,你胜了我,我不胜你,这就能证明你的意见一定正确吗?我胜了你,你不胜我,这就能证明我的意见一定正确吗?或者你我中间,有一个人的意见是正确的,或者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不正确的,我跟你都不能决定。叫谁决定呢?叫跟你的意见相同的人来决定,既然跟你的意见相同,怎么能决定?叫跟我的意见相同的人来决定,既然跟我的意见相同,怎么能决定?叫跟你、我的意见都不同的人来决定,既然跟你、我的意见都不同,怎么能决定?叫跟你、我的意见都同的人来决定,既然跟你、我的意见都同,怎么能决定?

这一段使人联想起名家的辩论态度。只是名家的人是要驳倒普通人的常识,而《齐物论》的目的是要驳倒名家,因为名家确实相信辩论能够决定真是真非。

庄子在另一方面,认为是、非的概念都是每人各自建立在自己的有限的观点上。所有这些观点都是相对的。《齐物论》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事物永远在变化,而且有许多方面。所以对于同一事物可以有许多观点。只要我们这样说,就是假定有一个站得更高的观点。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个假定,就没有必要自己来决定孰是孰非。这个论证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无需另做解释。

更高的观点

接受这个前提,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齐物论》把这叫做“照之于天”。“照之于天”就是从超越有限的观点,即道的观点,看事物。《齐物论》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明”就是“照之于天”。这段话换句话说,“是”(此)和“彼”,在其是非的对立中,像一个循环无尽的圆。但是从道的观点看事物的人,好像是站在圆心上。他理解在圆周上运动着的一切,但是他自己则不参加这些运动。这不是由于他无所作为,听天由命,而是因为他已经超越有限,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在《庄子》里,把有限的观点比做井底之蛙的观点(《秋水》)。井底之蛙只看见一小块天,就以为天只有那么大。

从道的观点看,每物就刚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齐物论》说:“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万物虽不相同,但是都“有所然”,“有所可”,这一点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由道而生,这也是一样的。所以从道的观点看,万物虽不相同,可是都统一为一个整体,即“通为一”。

《齐物论》接着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例如,用木料做桌子,从这张桌子的观点看,这是成。从所用的木料的观点看,这是毁。可是,这样的成毁,仅只是从有限的观点看出来的。从道的观点看,就无成无毁。这些区别都是相对的。

“我”与“非我”的区别也是相对的。从道的观点看,“我”与“非我”也是“通为一”。《齐物论》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里又得出了惠施的结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更高层次的知识

《齐物论》接着说:“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在这段话里,《齐物论》比惠施更进了一步,开始讨论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这种更高的知识是“不知之知”。

“一”究竟是什么,这是不可言说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如果一对它有所思议,有所言说,它就变成存在于这个思议、言说的人之外的东西了。这样,它无所不包的统一性就丧失了,它就实际上根本不是真正的“一”了。惠施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他用这些话描写“大一”,确实描写得很好,他殊不知正由于“大一”无外,所以它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因为任何事物,只要可以思议、可以言说,就一定有外,这个思议、这个言说就在它本身以外。道家则不然,认识到“一”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因而他们对于“一”有真正的理解,比名家前进了一大步。

《齐物论》里还说:“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竞。”“无竟”是得道的人所住之境。这样的人不仅有对于“一”的知识,而且已经实际体验到“一”。这种体验就是住于“无竟”的经验。他已经忘了事物的一切区别,甚至忘了他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区别。他的经验中只有混沌的“一”,他就生活在其中。

以诗的语言描写,这样的人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他真正是独立的人,所以他的幸福是绝对的。

在这里我们看出,庄子怎样最终解决了先秦道家固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全生避害。但是,在真正的圣人那里,这已经不成其为问题。如《庄子》中说:“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田子方》)就这样,庄子只是用取消问题的办法,来解决先秦道家固有的问题。这真正是用哲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哲学不报告任何事实,所以不能用具体的、物理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例如,它既不能使人长生不死,也不能使人致富不穷。可是它能够给人一种观点,从这种观点可以看出生死相同,得失相等。从实用的观点看,哲学是无用的。哲学能给我们一种观点,而观点可能很有用。用《庄子》的话说,这是“无用之用”(《人间世》)。

斯宾诺莎说过,在一定的意义上,有知的人“永远存在”。这也是庄子所说的意思。圣人,或至人,与“大一”合一,也就是与宇宙合一。由于宇宙永远存在,所以圣人也永远存在。《庄子》的《大宗师》说:“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圣人“永远存在”。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为了与“大一”合一,圣人必须超越并且忘记事物的区别。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弃知”。这也是道家求得“内圣”之道的方法。照常识看来,知识的任务就是做出区别;知道一个事物就是知道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所以弃知就意味着忘记这些区别。一切区别一旦都忘记了,就只剩下混沌的整体,这就是大一。圣人到了这个境界,就可以说是有了另一个更高层次的知识,道家称之为“不知之知”。

《庄子》里有许多地方讲到忘记区别的方法。例如,《大宗师》篇中有孔子和他最爱的弟子颜回的一段虚构的谈话:“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颜回就这样用弃知的方法得到了“内圣”之道。弃知的结果是没有知识。但是“无知”与“不知”不同。“无知”状态是原始的无知状态,而“不知”状态则是先经过有知的阶段之后才达到的。前者是自然的产物,后者是精神的创造。

这个不同,有些道家的人看得很清楚。他们用“忘”字表达其方法的诀窍,这是很有深意的。圣人并不是保持原始的无知状态的人。他们有一个时期具有丰富的知识,能做出各种区别,只是后来忘记了它们。他们与原始的无知的人之间区别很大,就和勇敢的人与失去知觉而不畏惧的人之间的区别一样大。

但是也有一些道家的人,包括《庄子》有几篇的作者在内,却没有看出这个不同。他们赞美社会和人类的原始状态,把圣人比做婴儿和无知的人。婴儿和无知的人没有知识,做不出什么区别,所以都像是属于混沌的整体。可是他们的属于它,是完全不自觉的。他们在混沌的整体中,这个事实他们并无觉解。他们是无知的人,不是不知的人。这种后来获得的不知状态,道家称之为“不知之知”的状态。

宫少的小作精已到达  青色荆棘  夏日焰火 完结+番外  我要这美貌有何用  孤城少年微微甜  进击的巨人之全球危机  三国之大汉皇权  当锦鲤穿成了炮灰男配  她的深深处  当明星要选简单难度  奥特曼之无限格斗战纪  欺压黑暗神的日常  无声告白  我的世界坠入爱河  神明重生后被小妖精攻略了  重生之宠妻如命(作者:安酥)  三国之北地枭雄  夫君成为“废人”之后  女配修仙后重回末世  女配翻身:男神老公轻点宠  

热门小说推荐
面壁者:从球状闪电开始重启命运

面壁者:从球状闪电开始重启命运

三体球状闪电未来的黑暗森林宇宙,为什么胜利的不是人类,如果能够达到科技爆炸水平下的人类世界,三体人还能否入侵成功。穿越成为工具人陈博士,又意外成为了三体人的卧底,从此卧薪尝胆,窃取技术,最终能否拯救地球如果您喜欢面壁者从球状闪电开始重启命运,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渣了大佬的团宠她翻车了

渣了大佬的团宠她翻车了

扒马甲,甜苏爽,反派变团宠连家失踪的小女儿被找回来了!反派女配连千奈摇身一变成了治愈系小仙女,不搞破坏不乱作,一心一意为大家!面对执意追求梦想的校草,连千奈是和他一起参赛的队友,无论任何事,我永远站在你身边。面对听力丧失的音乐天才,连千奈是每天和他用手语比谱子的乐迷,我会一直攒钱等你的演唱会。面对情感障碍的影帝,连千奈是一遍又一遍和他对戏的小助理,我愿意陪你练习一千次。面对气味排斥的霸总,连千奈是会培育珍稀花卉的园艺师,只要能闻见大自然,就会很幸福。面对偏执阴郁的IT大佬,连千奈是唯一送他礼物的小粉丝你要记得直播,不可以鸽我。后来。在连千奈开心去为女主过生日的时候,几位大佬同时在场,才发现自己的白月光是同一个人。连千奈我只是个善心大发的滥好人罢了。大佬们被女配小天使治愈的故事团宠马甲被扒后的翻车修罗场快乐小甜饼,没有逻辑如果您喜欢渣了大佬的团宠她翻车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窃玉生香

窃玉生香

窃玉生香简介emspemsp窃玉生香是花缘的经典都市言情类作品,窃玉生香主要讲述了赌石圈里有一句话叫做一刀穷一刀富一刀穿麻布我的青春就是赌花缘最新鼎力大作,年度必看都市言情。禁忌书屋提供窃玉生香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

海贼:你们的皇帝回来了!

海贼:你们的皇帝回来了!

阿拉巴斯坦帝国初代皇帝,莱恩罗文生平685年穿越690年吃下沙沙果实,并以沙漠皇帝阿兹尔为原型开发果实能力695年结识挚友奈菲鲁塔莉715年建立阿拉巴斯坦帝国719年罗文战死,陨落在了世界政府成立前夕720年世界政府成立空白的一百年开始。八百年后。海圆历1507年因时任沙沙果实能力者沙鳄鱼克洛克达尔的战斗余波,沉睡中的罗文苏醒。那一天,百万禁军屹立于马林梵多,巨大的沙漠圆盘锁定了圣地玛丽乔亚!罗文向世界宣告你们的皇帝,回来了!(红尘老贼的读者老爷们的企鹅群649662840)如果您喜欢海贼你们的皇帝回来了!,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重生空间之农门嫡女

重生空间之农门嫡女

她穆天灵本是相府嫡女,因一块凤灵佩,被赐婚太子。却在大婚当日,堂妹穆天欣替婚,她被堂妹穆天欣囚禁,用尽各种酷刑折磨,只为得到那一块凤灵佩来人,将她抽筋拨皮,弃尸荒野。姐姐,你可别怪我狠,这是太子的意思,凤灵佩太子是要定了,姐姐还是快交出来吧,免得受皮肉之苦。啊啊穆天灵感受下着那些人用刀将她的皮肉拨下,她只是笑,笑着咽下最后一口气。轮回路,却在奈何桥前被一股莫名吸力,吸入异世她在异世成了一缕千年幽魂。在异世游荡千年,却无意间路过一个破庙,突然被金光笼罩,再睁开眼她回到了前世的时空,她借尸还魂,成了一户农家的八娘穆紫嫣如果您喜欢重生空间之农门嫡女,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总裁狂恋

总裁狂恋

总裁狂恋简介emspemsp关于总裁狂恋既然你不喜欢被强迫,那么好,我不会再强迫你!我会耐心等待,等着着你主动献出,求我享用!啊哈?这就是谈判的结果?让她主动凑上去?当她是蠢的吗?既然不强迫她,她跑还来不及呢!您老就慢慢等着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